od体育官方网站注册网址,od体育app官网下载,od体育最新登录网址,od体育平台,od体育app,od体育app下载,od体育靠谱吗,od体育,od体育下载,od体育官方网站,od体育官网,od体育投注,od体育下注,od体育买球,od体育世界杯,od体育欧洲杯,od体育赛事,od体育开户,od体育注册,od体育登录,od体育入口
舉兩個關於導語的例子。“今天下午發生了一起有害氣體泄漏事故”,這就是主持人現在的導語,區別在於以往導語的表述會把事件交代得很清楚,何時何地發生了什麼事﹔但如今因受眾習慣的改變,在極短時間裡要獲取更有效的信息,同時也為了快速傳播消息,放棄了傳統導語裡對事件的詳細注解,而是簡單、直截了當地說出重點,引起受眾興趣。“今天啊,兩個熊孩子騎著扭扭車上了高速”,這條新聞由主持人簡短地說出導語,立刻拋出了新聞的新奇點。首先引起受眾好奇的是,騎扭扭車的孩子通常隻有2至3歲,這麼小的孩子是怎麼上的高速?其次,孩子是什麼時間跑出來的?家住在哪裡?離高速近不近?兩個這麼小的孩子跑出來,家長又在哪裡,知不知道?受眾最想知道的是兩個熊孩子在高速上有沒有出事故。這一系列的疑問都是受眾急切想知道的,引人想繼續深入了解事件發生的前因后果。
比如“一個老人在雨中摔倒受傷后居然沒一位路人上去幫忙,但有旁人報警,待民警來處理”這則新聞,乍一聽沒什麼問題,老人摔倒,路人報警求助。可主持人在播報前就應該給這條新聞定個基調:這是一條表揚路人報警救老人的新聞嗎?恰恰不是,這條新聞反映了當下很多社會問題,曾經發生過攙扶摔倒老人卻被訛詐的事件,使很多人不敢見義勇為。很多善良的街坊可能那一刻是想沖上去幫忙的,但卻因為僅僅一次的誣告或訛詐停下了上前救人的腳步,不想做了好人還被人冤枉,連累自己。新聞的表象和新聞背后有很多引人深思的地方,主持人說這條新聞時內心不應該是冷漠平淡的,怕連累自己的想法是可以理解的,但我們並不鼓勵這麼做,因為這只是極少數的個案,整個社會風氣依然風清氣正,主持人應該通過自己對事件的認知以及社會影響力來傳遞正確的觀念。